近日,巴西联邦区政府为巴西利亚市(Brasília)首家沃尔巴克氏体蚊子生物工厂举行落成典礼,并于当日释放了工厂的首批携菌蚊。
该工厂坐落在距离巴西利亚10公里的瓜拉行政区(Guará),将繁育并有控制地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埃及伊蚊,目的是预防登革热、寨卡、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病毒的传播。
工厂落成当日,工作人员在户外释放了首批携菌蚊。联邦区卫生办公室负责人尤拉西·卡瓦尔坎特·拉塞尔达(Juracy Cavalcante Lacerda)解释:“工厂利用某种技术将沃尔巴克氏体细菌植入埃及伊蚊体内。我们计划大规模释放这些蚊子,以改变蚊子种群。目前,埃及伊蚊能够传播多种病毒,其中包括寨卡病毒和各种类型的登革热病毒。沃尔巴克氏体细菌自进入蚊子体内的那一刻起开始生效,阻止这类病毒的增殖,从而大大减少病毒的传播。”
根据巴西卫生部虫媒病毒监测小组数据,2025年上半年巴西登革热新增病例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5%,死亡人数减少了73%。尽管病例数量有所下降,但卫生部部长亚历山大·帕迪利亚(Alexandre Padilha)警告称,现在还没到放松警惕的时候。“这段时间是登革热一年中传播率最低的时期。卫生部认为,此时正是提高公众意识、提供防疫指导、收集蚊虫繁殖点数据以及评估城市平均气温上升对蚊子繁殖和病例增长影响的最佳时机。”
据悉,新工厂将影响联邦区10个行政区以及戈亚斯州两座城市,惠及超过75万居民。该工厂每周可培育出600万只成蚊,通过2万个容器进行分装,并每天派遣26辆车和52名工作人员前往指定地点释放携菌蚊。
特约撰稿:今日拉美 张裕
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